星凯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

你的位置:星凯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> 新闻动态 > 学诗读诗写诗札记(四)
学诗读诗写诗札记(四)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5:16    点击次数:160

图片

中国诗歌报(中诗报),让诗歌温暖人生! 

图片

图片

学诗读诗写诗札记(四)

雪月霜星

任何诗歌,当然也包括近体诗,都是由字、词组成的 。字词是诗的骨架。字要炼,词要精。如何用字,便是近体诗创作的基础。今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,说一些体会。

关于重字

一般说,近体诗是不允许重字的。近读某教师写教师节的七律,一口气用了一生、一身、一堂三个一,只管一口气写下去,也不管出不出律了,大约他不是教语文的。但诗中不重字,也不是铁律。有些重字,反倒重出了精采。看这首:

黄鹤楼

昔人己乘黄鹤去,

此地空余黄鹤搂。

黄鹤一去不复返,

白云千戴空悠悠。

此诗前三句用了三个黄鹤,贴景切情,幽思飘逸,难怪成了千古名篇,也难怪李太白感叹,眼前有景道不得,崔颢题诗在上头。当然他最后还是写了,同样成为名篇,可见,如果诗中需要,有重字亦非不可。

更令人称道的是,有人不仅重字,甚至重段。

夜雨寄北

君问归期未有期

巴山夜雨涨秋池

何当共剪西窗烛

却话巴山夜雨时

巴山夜雨重复出现,一写今天,一寄抚明天,可谓重字而不重义。

关于数字入诗

数字是人们日常生活常用的,从一到十,到百、千、万每天都要用几回。唐人也多喜欢用数字写诗。李白的"三山半落青天外,二水中分白鹭洲",李端的"归心莫问三江水,放眼从沾九月霜",崔堤的"二月风光半,三边戍不还",比比皆是。把十个数字全入诗,且玩出花样的,当属北宋邵雍这首《山村》。当然,题目与作者都有争论,我们且放下不问:

一去二三里

烟村四五家

亭台六七座

八九十枝花

一派田园风光。如果按字声说,这首诗出律处太多了。所以,我们在诗中用了数字,一定慎重些。否则,一个数字,坏了一首诗。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,如果照平水韵原义,一到十这十个数字中,只有三是平声,其余都是仄声。倘如此,数字对便走进了死胡同,任神仙也无法相对了。所以唐人自我解救,把一、三、七、八、都做为平声。即使如此,上述一诗也有出律处。因为回旋余地太少,大家也就将就了。

关于颠倒用词与成语入诗

汉语言丰富多采,有些词汇,在诗中为了押韵合律,是可以颠倒使用的,一些诗话都强调了这一点。但前堤是意义不变。如玲珑,可做珑玲。天地,可做地天。长短,可做短长。但有些词不行。如徘徊,用成徊徘,便谁也不懂,几乎不是汉语。大海,如倒成海大。一个是名词,一个是形容词,意思不一样了。这个比较好把握,为了凑韵,硬造词更是胡闹。

唐人反对成语入诗,一是缺乏创造性,往往浪费了文字,不能出新出巧。二是往往不合格律,哪有那么巧的,平仄正合律。我读了一些唐诗,少见有拿现成成语入诗的。在诗话《燃镫记闻》中。说:"凡组字,纤字、俗字,皆不可用",此处,把成语列入了俗字。但唐人并非不用成语,而是拆开巧用之。如李白的《寄淮南友人》:

红颜悲旧国

青岁歇芳州

便是化用了红颜薄命。

关于律诗通韵

清人在《诗学暮闻》中提出,词可通韵,诗也可通韵,并举出了唐明皇等人一些例证,其实,这是万万使不得的。如果放开了诗也可通韵,就会失去近体诗的严仅性和音乐美。首句,用了邻韵尚可,说是孤雁入群,所有韵脚都放开,雁不成行,诗会失韵。

本栏编辑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